> 企业展厅 > 企业展厅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窈七  2016-09-21
  【国家扶持项目网】近年来,潼南区财政局凭着开拓的思维、独特的眼光和坚强的韧性,大胆创新,财政各项改革全面开花结果。
  一是理顺财政体制。2007年以来,该局大刀阔斧改革财政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先后组建了非税征收管理局、财政投资管理中心、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为管好财政收支、政府投资、国有资产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2012年,合理调整区与镇街财政管理体制,将梓潼、桂林街道纳入区级部门预算,对20个镇进行重新分类管理,镇街人头经费纳入区级统筹安排,保障了镇街基本运转和均衡发展。
 
  二是激活管理机制。2011年以来,该局积极推行“镇财区管”、“村财民理镇代管”改革,通过“单一账户”管理和建立“专项资金专户”核算,加强了镇(村)财务监管。2014年8月,该局进一步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改革,将会计核算业务交由预算单位自行办理,强化了财政部门全程监管职能。同时,该局着力推进收入征管、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会计核算、集中支付、公务卡改革、绩效评价、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等了一系列财税改革,形成了预算、拨款、核算三位一体、互相监督的新机制。
 
  三是提高管理绩效。近年来,该局坚持以开展“财政精细化管理年”活动、践行群众路线为契机,改革预算编制方法,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建立规范透明预算运作机制;制定了全程代办制、专项资金到账告知制等一系列提升服务质量的制度。为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该局联合相关部门严格把好预算、决算、审计、程序、监督、验收六道关口,1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项目聘邀中介机构评价绩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专业人士跟踪问效。为有效管控债务、防范风险,该局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控机制,严控增量,消化存量,促使潼南政府债务管控由全市红色风险区进入绿色可控区。
 
  四是打造民生财政。该局坚持科学预算、有保有压、合理分配的方针,促使财政保障的重点由“保运转”向“保民生”转变,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潼南大地,真正普惠于民。2014年,全区完成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民政优抚、社会保障、水利交通、“三农”发展等财政民生支出3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是2010年12.3亿元的2.6倍,年平均增长52%,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幅。
推荐阅读
专栏评论
新闻排行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