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扶持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古月  2016-08-05

    内容摘要:从2013年起,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和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扶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建成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股份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优势特色产业。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

    “四分天下有其一”,今后不适合开发的坚决不干

    新时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为何要调整战略?

    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王光坤表示,农业综合开发实施25年来,成效明显。特别是近10年来,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10亿斤,占全国新增产能的1/4,可谓“四分天下有其一”。

    在成绩背后也认识到,部分开发项目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关注不够,对土壤条件考虑不充分,对生态综合治理力度不足,25年生态投入仅占土地治理项目总投入的6%。

    针对这些现象,财政部党组明确提出,农业综合开发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着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注重顶层设计,优化开发布局,既要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又要更加注重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强化生态环境资源综合评估,适合开发的就干,不适合开发的坚决不干。

    王光坤说,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将立足打造“永久粮仓”,打牢现代农业基础,逐步形成与生态环境资源相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开发格局。根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为重点,因地制宜优化开发布局: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地方重点开发;对有一定的恢复潜力,开发后能达到生态平衡的地方实行保护性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生态比较脆弱的地方限制开发。

    有保有压,降低开发强度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转变农业综合开发方式,今后具体采取哪些措施?

    王光坤介绍,今后有针对性地采取“退、减、保、调、转”五项具体措施:

    退,就是要退出部分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包括重金属严重污染的耕地、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的耕地以及有些投入产出效益很低的项目。

    减,是在实行保护性开发的地方,缩小开发范围,降低开发强度。

    保,是确保到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要在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完成1575处重点中型灌区的节水配套改造。

    调,是调整开发结构和开发政策。在适合种粮食的地方,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不适合种粮食的地方,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转,是推动转变耕作方式和生产方式。大力支持低碳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设施建设,促进耕作方式转变。同时,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支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实现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合理保护改善环境创造良好条件。

    今后一些开发项目退出或减少了,会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王光坤表示,从总体上看,“退”和“减”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不大。同时,我们强化“保”的措施,也就是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抓住国家粮食“大头”,打造“永久粮仓”,能够保障粮食安全。

    从长远看,这是对水土资源的“休养生息”,是一种“藏粮于地”的做法,有利于农业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高效利用,进一步缓解水土资源压力,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从2013年起,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和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扶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建成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股份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三年试点,不断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农业综合开发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