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扶持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qsh  2016-08-04
[导读] 我区教育“大礼包”惠泽千家万户“孩子上学不用掏学费,吃饭也免费,这给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投入不断加大 政策充分落地
我区教育“大礼包”惠泽千家万户
“孩子上学不用掏学费,吃饭也免费,这给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节省了一大笔开支。”作为教育“三包”这项政策的受益人之一,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农民卓嘎的话语很实在,“这一代孩子真幸福,每天在学校门口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我的心里也感觉甜滋滋的。”
一个“甜”字何其简单、幸福,却很贴切地道出了老百姓对近年来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肯定。
“三包”教育政策是国家专门针对西藏制定的一项特殊民族教育政策。从1985年起,国家就对西藏农牧民子女在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基础上,实行了“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自政策实施以来,曾先后10多次调整标准。现如今,已由1985年政策确立之初的小学274元,中学310元,边境县乡小学304元、中学330元,提高到2015年的二类区2900元、三类区3000元、四类区或边境县3100元的标准。与此同时,随着投入的不断加大,“三包”政策也实现了由“选择性保障”到“覆盖式保障”,保障范围大幅提高,覆盖面达到100%。
“三包”经费的提高和覆盖面的扩大得益于我区教育投入的加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教育投入连年大幅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5年期间,财政对教育总投入分别达到62.59亿元、80亿元、95.4亿元、110亿元、135亿元、157亿元。总投入达639.99亿元,创历史之最。另外,教育基本建设投入由“十一五”的40亿元增长到“十二五”期间的117.89亿元。
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也为我区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十二五”期间,全区幼儿园由119所增加到882所,入园率达到61.47%;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4.47%;全区共有20个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基本均衡县(区)达到27%;现代职业教育开端良好,高等教育实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零的突破,办学层次明显提升,打造和培育民族文化、高原科学技术两大特色学科群;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区涌现出以“最美乡村教师”宋玉刚为代表的一大批教书育人模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区各级各类教育资助体系也不断完善。2012年,自治区研究并出台了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硕博研究生资助政策,年资助标准5000元。目前,全区已累计制定出台了37项资助政策(含国家类政策)和项目,已建立起了涵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正是一系列教育惠民利教政策的落实,为我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的新西藏建设者。
阿里地区扎西岗乡扎西岗村村民扎西的两个女儿就是其中的代表。扎西说,孩子们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如果不是国家对教育的保障,孩子们很可能上不起学。两个女儿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家里没有出一点钱,即便是孩子们在内地就读“西藏班”期间,他也只给女儿们寄过一次几百元的生活费。现在,孩子们都回到了西藏工作,一个在邻县当村官,一个在当地的中国农业银行支行工作,两个人的工资都有6000至7000元。
拉孜县安居办干事格桑罗布也是一位在家乡读了小学,到内地完成学业后仍选择回到家乡工作的人。他说,3年前,他回到拉孜县的时候,就在感慨整个县的巨大变化,而仅仅又过了3年,拉孜县的面貌已经再一次焕然一新,仿佛又新建了一个拉孜县。
知识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运,改变着千千万万的家庭,更在改变着全区整体的面貌。相信,随着我区财政部门对教育事业不间断的支持,必将为我区未来的发展赢得新的支点。(记者 王莉) 点击下载: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