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扶持 > 人物专访 > 人物专访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dhy  2016-08-10

王万林:中国钢铁冶金行业的追梦人

 

 

说起钢铁冶金,大家并不陌生,但若谈及其中的钢铁连铸、冶金熔渣等专业技术,就不得不提到我国这个领域青年杰出人才——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万林。王万林教授作为高科技人才,于2009年由中南大学从美国引进回国组建了钢铁研究所, 为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国家级清洁冶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

王万林教授近年来在钢铁冶金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在钢铁连铸、冶金熔渣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升了中国钢铁冶金行业的整体水平,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曾多次被钢铁冶金的主流国际大会邀请为主题发言并担任分会主席,他还是近期在本领域国际最顶级期刊冶金材料学报MMTB上发表论文最多的中国学者。此外,中南大学钢铁冶金学科得到持续发展,在国际4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有原先的空白发展到现今的世界第三。

专注科研,硕果累累

王万林教授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材料冶金高温过程(钢铁冶金)、热动力学、钢铁材料及电化学腐蚀等。他的系列成绩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2014年被授予冶金领域最高个人奖——魏寿昆科技教育奖。王万林教授的主要科研成果有三部分:

先进结晶器弯月面热模拟研究技术及传热计算模型  弯月面是钢液初始凝固的地方,决定了最终连铸铸坯的质量,因此能否正确理解弯月面处热力学行为,成为制约先进连铸新技术发展的瓶颈。王万林教授首次运用红外发射技术,建立起辐射传热以及界面热阻的计算模型,并探索了保护渣的动态熔化、结晶、玻璃相析出等对辐射传热的影响,成功实现了对结晶器弯月面处热流瞬时动态变化的实时观测,实现了对弯月面的有效热模拟。

连铸过程中钢液初始凝固行为的有效研究  王万林教授通过对中、低碳钢初始凝固热力学行为的研究,加上大量的技术创新,成功地实现了对结晶器钢液初始凝固的有效热模拟,并进一步阐明了铸坯凝固组织结构、铜模温度场、弯月面传热、连铸工艺参数之间的相互复杂关系。

冶金熔渣高温热力学及结晶动力学模型  冶金熔渣在现代钢铁冶金中正朝着环保型、高效型及循环使用型方向发展。王万林教授通过创新热电偶技术及IET技术,系统观察研究了保护渣在不同条件下的传热、结晶、相变、溶解和凝固等行为。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结晶动力学模型,预测保护渣的动态结晶行为。这些技术加深了对保护渣的相变、动力学过程的理解, 提高了对连铸保护渣体系的设计和控制能力。

注重合作,共创辉煌

作为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王万林非常注重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了解国内外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趋势,学习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我国钢铁冶金行业水平。他在此领域积极展开国际间合作研究,主持或参与了中日韩政府间合作、英国皇家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项重大课题。近年来已获得6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并在国际冶金权威刊物上发表合作论文14篇。王万林突出的研究成果与广泛的国际合作基础,促使他带领团队创建了“清洁冶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这一国家级平台,这为我国冶金工程科研的国际化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慎思笃行,领跑行业

王万林教授的科研成果已授权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并应用于宝钢及太钢的GA外板钢、无磁钢、冷作模具钢、耐蚀钢等多种先进钢材铸坯质量优化的科研攻关中。他受邀在宝钢国际学术年会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会议主席——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著名教授Thomas的高度评价。

在钢铁冶金行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让王万林教授先后获得了英国皇家协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新世纪优秀海外人才、中国金属协会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及TMS(国际矿物、冶金材料协会)最佳论文等奖项。他全心全意致力于钢铁冶金行业,始终慎思笃行、坚定不移,为让我国钢铁冶金技术更上一层楼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无数的心血,并在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发展道路上执着探索、不断前行。(张强)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