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扶持 > 深度阅读 > 深度阅读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dhy  2016-05-19
  【国家扶持项目】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浙江省义乌市获得批准成为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这意味着包括义乌在内的62个城市(镇)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将正式进入实质性落实阶段.
 
  义乌地处浙江省中部,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镇8街道,截至2014年底,本地户籍人口77万,外来人口130万.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6亿元,三大产业比例为2.0∶36.1∶61.9.
 
  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义乌也是众望所归,多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义乌市是享誉世界的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和我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义乌的城镇化一直伴随着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发展.""义乌的城镇化试点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性--外来人口数量是本地人口的2倍多、三大产业比重中第三产业大,但相关配套资源不够,明显的'小马拉大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义乌市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通过繁荣发展小商品市场,积极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道路.
 
  小商品市场推动城镇化
 
  义乌市从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从资源贫乏的丘陵地区培育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远离都市的内陆小城正在向国际型的商贸城市迈进;从基础薄弱的落后乡村呈现出城乡一体的崭新面貌.
 
  对此,负责义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义乌市发改委副主任方向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其基本模式是"前摊后厂",国际商贸城7万个经营商户的背后是两三万家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与上千家物流运输企业,蓬勃发展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引导着义乌城镇化.
 
  在方向明看来,义乌的城镇化路径可以概括为以商品市场发展为龙头,以产业集聚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良性互动,以点线面的加速度推进城镇化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8年为义乌城镇化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从8%上升到12%.在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建成前夕,义乌提出要兴商建县.
 
  义乌小商品城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义乌市商业中心,在小商品市场的带动下,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与传统轻工业开始围绕商业中心进一步集聚起来,初步形成了以小商品为主营内容的专业板块.
 
  "当时,义乌周边交通方便的一些乡镇首先得到城区经济的辐射,近郊乡镇的手工业很快发展起来了."经营跨境电商的义乌市侨拓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对本报记者表示.
 
  第二阶段:1988-1998年为提升阶段,城镇化水平由12%迅速增长到41%.1988年义乌撤县建市.1990年5月19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每个省市先在一个地方进行试点.
 
  对此,义乌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黎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义乌抢到了这个国有土地有偿制度的试点,这极大地提高了义乌"城市经营"原始资本积累,土地资产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城市建设得以搞活.
 
  张黎明告诉本报记者,随着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移,义乌市政府抓住时机,提出了"工贸联动"的发展策略,工业园区的建设提上议程,大大缓解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空间限制,同时大量的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
 
  本报记者徐谷明
 
  1992年,国家工商局将义乌小商品市场命名为"中国小商品城".同年,义乌市政府兴建了第四代小商品市场,完成了中国小商品城全面提升改造、整体搬迁的历史任务.
 
  在闻名遐迩的义乌福田国际商贸城,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张玉虎对本报记者表示,"义乌专业市场从区域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确立了在全国专业市场中的龙头地位."
 
  事实上,当时的义乌市开始出现了城乡经济一体化趋势.
 
  对此,中国小商品城集团企划部负责人黄薇表示,城郊乡镇与日益膨胀的城区融为一体,廿三里、苏溪、佛堂三大中心镇纳入城区"十分钟交通圈",成为义乌城区的卫星镇,"在商业的带动下,服务于专业市场的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电信服务业、旅游餐饮业、房地产业与各种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很快."
 
  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为步入现代市场经济时期.2010年,义乌城镇化率为71.22%,比浙江全省62.62%的水平高出8.6个百分点,比金华市59.02%的水平高出12.2个百分点.
 
  据悉,义乌市政府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重视和强调小商品的产业支撑,走上了以商带工、以工强商、贸工联动的良性发展轨道,涌现出了纺织、服装、工艺、印刷等一批优势行业,带动了义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对此,张玉虎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前10年,义乌商贸业发展最快,建成了国际商贸城,举办了国际小商品展览会,尤其是第三产业迅速扩张,以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商品展示、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迅速发展,会展、金融、物流、购物旅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
 
  目前,义乌"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初步构筑形成,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6亿元,三大产业比例为2.0∶36.1∶61.9,是浙江省三产比重最高的城市.
 
  产城融合
 
  本报记者在义乌采访期间,恰逢2016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在义乌举行.
 
  据悉,本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吸引了27个国家和地区的196个组团116569人次参会,同比增长15.08%,现场达成合作意向43432个,同比增长13.6%.
 
  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本报记者深切感受到小商品市场以及诸多展会等第三产业在义乌的意义所在--本届展会几乎涵盖了"触电"产业所有领域,5万余平方米的展览总面积,设计布展知名电商平台、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电子商务园区、电子商务服务产业、跨境电商、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创意商品等多个展区,阿里巴巴、亚马逊、谷歌、京东商城等众多知名电商企业精心布展.
 
  "对于新型城镇化来说,产业发展是基础,也是带动就业集聚从而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前提."据张玉虎介绍,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战略和"贸工联动"策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由政府主导,经历4次搬迁、8次扩建,现拥有营业面积260多万平方米,从业人员20万,2015年市场总成交额近1000亿元.
 
  随着专业市场的发展壮大,义乌成为一座以贸易、流通为城市经济主业的商贸型城市.而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小商品研发、制造业不断升级,为外省份及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外来建设者涌入.
 
  据悉,在130多万外来建设者中,超过10万人的有江西、河南、安徽、贵州等省份.其中来自江西、河南、安徽的外来人口分别达到25.2万、16.7万、15万人;来自浙江省内其他县市的外来人口达到12.6万人.
 
  对此,方向明表示,"由于义乌小商品市场扩张的连锁反应,这为义乌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人口、资金、产业等各种要素的集聚,市场的地理边界与相对固定的城市物理边界日益重合,义乌已由'经营市场'到'经营城市'的转化."
 
  "目前,义乌建成区已近1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220万人,预计2030年将达到260万人,已达到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大城市规模标准.因此,义乌市以完善功能为重点,牵引新型城镇化."张黎明表示.
 
  据张黎明介绍,义乌市坚持全域城镇化,将各乡镇(街道)规划区范围内281个村集聚到55个新社区,全部实行高层、多村集聚社区建设,规划容纳人口60余万;农村人口不再向城区迁移集聚,而是在原居住地一定空间半径内,依托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实行就地就近城镇化、就地就近市民化;以中心城区建设为龙头,以产业特色突出的小城镇为基础,以功能齐全的农村社区为依托,以便捷通达的道路体系为连接,科学构建全域城镇化空间布局;由原来的"一村一点、一村一策"向"片区开发、组团建设"模式转变,整合土地,统一规划建设,实施整体性、区域性综合改造.
 
  金华市副市长、义乌市市长盛秋平表示,义乌确立了"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陆港城市、创新活力之都"的定位,重点打造"三大新区"--丝路新区、陆港新区和科创新区.
 
  对此,对于市场如数家珍的张玉虎很自豪地说,"义乌重点打造的三大新区核心还是围绕着商贸业,如今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10多个专业市场、30多条专业街相互支撑,拥有经营面积260万平方米、经营商户5.8万多户,从业人员20多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展销商品涵盖41个行业、1900多个大类,种类达40多万种."
 
  值得关注的是,义乌现拥有日用消费品定价、消费品市场信用、小商品分类代码三大数据世界话语权,定期面向全球发布;在全国县级市中首设海关、民航口岸、出入境管理、涉外政务、国际旅行卫生保健、进出口检验检疫、本外币兑换、贸易促进和经贸仲裁中心,是全国唯一对外籍居民有签证权、终审权的县级市.义乌机场通航国内外19个城市,年进出港52万人次,境外占比超过40%,吞吐货邮7000余吨.根据会展指数最新评价,义乌是中国2000多个县级市中唯一荣获2012世界会展城市50强殊荣的.
 
  据悉,义乌已成为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认的全球小商品最大批发市场,经营商品逾170万种,出口219个国家和地区,日现金流量占浙江全省的1/3,年成交额达879.5亿元人民币,连续23年高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
 
  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
 
  事实上,"人"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和核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求城镇发展要有多元的产业支撑、完善的公共服务保障和合理的户籍制度安排,帮助农民工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三维转换.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义乌全市户籍人口为76万人,流动人口133.2万人,常住人口12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通过试点,到2017年,义乌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54%;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8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6%.
 
  据方向明介绍,新世纪第一个10年中期的时候,义乌市一批城郊村改造完成,城市规模超过50平方公里,义乌城市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转变.
 
  事实上,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国际商贸城7万个经营摊位的背后是两三万家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与成百上千家物流运输企业.然而,义乌面临着土地要素资源高度紧缺的尴尬局面.
 
  对此,张黎明表示,义乌当地以前的"村为单位、垂直安置"的弊病逐渐暴露,当地"有天有地四层半"的新农村不能适应义乌的城市发展步伐.
 
  毋庸置疑的是,当时"有天有地四层半"模式有着其历史作用,因为无论是空间规模、建筑形态,还是生产、商业、文化等功能组织,或者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居住条件,"有天有地四层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也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义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随着城市空间布局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升级,原来多分布于城区中心的商贸市场正在逐渐外迁至新区或城乡结合部,并在政府的引导下形成市场集聚区.在张玉虎看来,"四层半"格局,已经无法承担起义乌现代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物流服务业发展的重大责任.
 
  对此,张黎明告诉记者,特别是到了2013年,义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了120多万,建成区面积达到101平方公里,以"国际贸易"为支柱产业的商贸城市,面临着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以前新村建设的模式已成为制约义乌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更为严重的是,旧的模式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提出的'宜商宜居宜游'的目标存在巨大差距."
 
  因此,2013年7月,《义乌市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实施办法(试行)》顺势而出.同时义乌市还出台了《关于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居民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鼓励广大农户参加集聚建设,明确除继续享有原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除宅基地以外的其他权益,还可享受城镇居民养老等保险;出台了《义乌市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置换权益交易办法(试行)》,规范置换权益交易程序,保障交易双方利益等.
 
  据悉,2013年12月9日,义乌市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首批项目--佛堂镇蟠龙花园、稠江街道香溪印象、苏溪镇十和里新社区项目启动,拉开了正式建设的序幕.这意味着打破了过去那种"半城市化"的格局,推动义乌市迈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在张黎明看来,新社区集聚政策一个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按照本地产业发展特点与广大农民群众收入增长需要,通过配置高层公寓居住用房与生产经营用房以及其他一些让利于民的优惠政策,予民以利.
 
  最值得关注的是,集聚建设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的市民化.据悉,新社区集聚建设的高层公寓解决了农民的居住权,合理规划、建设、管理产业用房,则解决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让广大农民有了增收的保障.
 
  对此,方向明表示,"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给予了'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而这些是城镇化的核心内容."
 
  投融资体制改革
 
  "钱"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四大城镇化资金来源,要求完善地方税体系;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新型城镇化不可能再靠类似"四万亿"的公共投资,必须依靠市场机制,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特别要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
 
  据方向明透露,在2015年5月12日召开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交流会上,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试点城市,比如义乌、晋江等推进得比较好.
 
  他告诉记者,新型城镇化试点推进普遍存在缺钱问题,公共服务资源和人力配置与城镇化实际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资金要素压力突出.
 
  "近年来义乌在流动人口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治安、公交补贴等方面财政投入超过20亿元,即便义乌财政条件不错,但压力也不小."方向明表示.
 
  面对城镇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义乌市民间资本充裕和市场机制灵活的有利条件,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围绕加强生态环保、市政公用、交通设施、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义乌市建立了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首先,明确融资需求.编制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融资规划,制订年度建设投资计划和融资计划,编制城市政府资产负债表,把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确定投融资需求规模和适度举债规模.
 
  其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健全以"一个中心、八大集团"为特征的义乌国资监管运营体系,多渠道推动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发布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探索建立公益性和商业性基础设施结合开发的长效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的投资运营.
 
  "一个中心"即设立义乌市国有资本运营中心;"八大集团"即设立义乌市城市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市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市城乡新社区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市市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市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风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创新投融资模式.争取省级发债资金向本市倾斜,重点用于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市政设施建设;探索PPP模式融资,出台《义乌市特许经营领域PPP模式投资管理办法》,建立PPP融资项目库.
 
  据方向明透露,义乌市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契机,计划3年内融资200亿元用于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截至目前,共完成直接融资53亿元,分别为国资运营中心40亿元中期票据、城投集团11亿元城投债和水务集团2亿元市政公司债,其中水务集团发行的债券为全国首单水务类非上市公司债券;融资额度12亿元社投债目前已进入审批阶段.此外,义乌市还在着重建立企业发展基金,已由市财政、国资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100亿元设立产业发展母基金,并准备根据需求逐步设立若干子基金;与农发行合作拟包装50亿元整体城镇化贷款项目.
 
  据悉,义乌市获批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后,义乌市农业发展银行紧紧抓住总行推出的"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贷款"机遇,立足义乌市东北区块,综合社投集团和城投集团名下总投资59.88亿元的13项建设内容,一揽子解决了义乌市东北区块城乡新社区集聚、产业用房集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据称,该贷款也是全国农发行系统获批的唯一一笔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基准利率贷款.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