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扶持 > 项目动态 > 项目动态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凡尘  2019-02-03
  2012年至2018年,我市连续七年实施“招硕引博”工程。7年来,我市这项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让高层次人才用得好、留得住?日前,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7年引进273名专业人才
 
  2012年21人、2013年26人、2014年33人、2015年39人、2016年31人、2017年38人、2018年52人……7年来,我市“招硕引博”工作坚持以医院、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为引才主体,以专业紧缺、单位急需、条件允许为设岗前提,共为市直57家企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才273人。
 
  统计显示,现在咸工作的240人中,学历层次上,全日制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232人;地域分布上,咸宁籍126人、外地籍114人;单位分布上,医院45人、学校44人、科研院所17人、经济园区13人、其他事业单位88人、国有企业33人;毕业高校上,伦敦大学、莫纳什大学、米兰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毕业7人,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211”重点高校毕业157人,其余76人绝大多数毕业于一本重点高校。
 
  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招硕引博”工程一方面充实了专业骨干力量,推动和提升了各专业领域学科和科研创新水平。另一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在经济金融、企业服务、农业科技、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专业岗位上做出了明显成绩,并迅速成长为单位的核心骨干力量,发挥了人才的素质优势和专业优势。
 
  据悉,市中心医院4名博士、38名硕士的加盟,先后开辟和催生了血管外科、脊柱外科等一批专业学科,绝大多数都成长为中坚力量。市农科院、市博物馆、市林科所等部门,因“招硕引博”人才的加盟,彻底解决了专业上的短板,课题研发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据调查,85%以上“招硕引博”人员入职以来,一直从事专业领域工作,推动了专业发展,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
 
  ●为专业人才提供展示平台
 
  今年是熊婧在咸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工作的第6个年头。2013年,刚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毕业的她,经由“招硕引博”工程,成为我市引进的专业人才。
 
  2014年5月,经单位大力推荐,熊婧被省外侨办选派赴日本开展为期半年的研修,主要从事国际交流活动。熊婧告诉记者,半年的研修历程,既丰富了她的工作经历,也拓宽了她的视野,更坚定了她立足自身岗位,贡献个人才智的决心。
 
  当前,我市大力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产业,日本在温泉旅游产业及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有许多经验做法值得借鉴。为此,2018年5月、10月、11月,熊婧又先后3次陪同市、县领导出访日本,开展对日交流合作。
 
  “出访前期与日方的对接中做到有礼有节、严谨细致;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时,注重统筹谋划、主动服务;出访期间做好翻译工作;回国后第一时间整理出访成果。”熊婧如是总结自己2018年的工作。
 
  ●政策礼包亮出招才诚意
 
  薛凤玲来自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是青海民族大学法律专业硕士毕业生。2018年7月,她正式入职市安监局。来咸宁工作半年多,她已经完全适应了这边的生活,咸宁已成“第二故乡”。
 
  “刚到咸宁的时候举目无亲,是人才公寓及时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薛凤玲告诉记者,人才公寓里家电家具一应俱全,基本上达到“拎包入住”的标准。正是因为住得安心,她才能快速适应新环境,进入工作状态。
 
  作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服务人才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安居工程。2017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从市区太乙大道肖桥公租房小区房源中申请1栋共198套作为我市人才公寓。按照分期分批、政府采购方式对人才公寓进行配套装修,首批84套住房配套装修于7月份全部完成。8月下旬,首批28名符合条件的“房客”集中办理了入住手续。
 
  调配合适房源,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是我市优厚人才的一个缩影。同时,我市用“真金白银”亮出了招才引智的诚意:引进人才由各级财政部门一次性给予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安家补助费5万元,硕士研究生3万元;引进人才按照博士每人每月3000元、硕士每人每月1500元连续发放3年生活补贴;引进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的,使用单位事业编制上编,到国有企业工作的,财政补贴与事业单位一致。此外,引进人才配偶的工作、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在政策范围内由用人单位优先照顾。
 
  据悉,随着“招硕引博”、“南鄂英才计划”、“党政干部储备人才计划”等重大引才聚才工程的实施,越多越多的高层次人才选择扎根咸宁,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