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扶持 > 项目信息 > 项目信息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Hery  2018-12-03
  原材料质量提升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大文章。日前,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0年,我国原材料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部分中高端产品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供给结构得到优化。
 
  原材料产品质量一头牵系消费环节的衣食住行,一头连接生产环节的结构升级。当前我国原材料工业发展情况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原材料行业还需突破哪些难点?记者深入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进行了采访。
 
  质量在升级
 
  下游需求调整倒逼上游供给转型,我国原材料产品质量逐步提升
 
  在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上,经由材料改制、冲压、去毛刺等多道工序,最初的“大块头”钢材已不见踪迹,一批凹凸有致的链条零件基本成型,它们将被传送至最后一道“关口”——热处理加工车间。
 

 
  “这里是检验原材料能否‘涅槃新生’的关键‘关口’。”东华链条集团副总经理袁立华说,如果原材料中含有微量杂质,或者内部结构不均匀,就会在淬火中断裂。“如今我们使用的特制钢材都是经得起烈火考验的。”
 
  这种经受烈火洗礼的特制钢材名叫45锰钢,是一种优质结构钢材。几年前,一家国外扶梯生产厂商向东华链条集团提出高抗拉强度的链条需求,出于开拓市场的考虑,东华链条将需求转向产业前端,与杭州钢铁厂签订协议,辟出一炉钢的产能专门炼制这种优质结构钢材。没过多久,一批60吨左右的合格45锰钢被运送至东华链条的生产线,加工装配后远销海外。
 
  如今,在东华链条,这批最早60吨的小试验已经发展为一年10万吨的大产能,并在国内链条行业广泛推开。“原材料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内在性能,选择优质供方是质量保证的前提。” 袁立华坦言,好在目前国内钢企也在加大投入,进行技术革新,原材料质量得到快速提升,为下游企业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对上游企业而言,质量攻关往往与产品转型休戚相关。以河钢集团为例,早些年,建筑钢材生产占到其全部产能的70%左右,而相对于机械制造,基建领域对钢材质量要求较低,因此企业产品档次低、品类少。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转型,河钢产品结构实现“反转”:70%的钢材用于工业制造,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在河钢集团战略总监李毅仁看来,质的提升是被“逼”出来的,客户结构的高端化倒逼出产品质量升级。
 
  2015年,河钢收购海尔特钢,同时,出资在海尔设立家电研发中心,通过提前掌握海尔的家电产品需求,快速调整技术体系和产品结构,进行定制化钢材的研究和开发,使河钢的钢铁产业服务链深度嵌入海尔的家电产业链。“如今下游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不再满足‘量大面广’,而是追求个性化和品质化,这就倒逼我们不断扩大有效的中高端供给,在产品档次和品种上下功夫。”李毅仁说。
 
  一场质量变革不仅来自企业内部的转型定位,更多受市场需求驱动。“苹果公司对手机表面材料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为了满足要求,促使电解铝企业必须生产出AL99.9以上的电解铝铝液。”中铝集团企业管理部主任周利洪介绍,电解铝企业除了加强自身生产各环节的管控外,还需使用高品质的氧化铝。这就倒逼我们进行技术攻关,同时强化过程管控,以生产出持续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
 
  无论是东华链条产品“走出去”、河钢产线高端化,还是中铝的技术攻关都标志着我国原材料工业质量在不断提升。“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原材料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产品质量逐步提升,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工信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说。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