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扶持 > 法律百科 > 法律百科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古月  2017-06-02
4月15日起,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立法大调研。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今天通报,此次调研共收集到124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突出问题的具体立法建议。调研中,“加强法治”成各级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并提出“增强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能力”。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金正佳介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成的五个调研组,改变以往主要以行政官员为主的人员组成的做法,邀请了省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29名专家、学者,以及各级人大代表共240人全程参加了各组调研,充分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先后在广东的21个地级市召开74场座谈会,听取当地意见和建议;实地考察了44个县(市、区),走访了40个镇(街),17个社区(村组)、14个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10家企业,听取镇、街道、社区和村的有关同志、大学生村官、企业和职工代表、企业工会代表以及普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当前影响广东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信访、农村管理、土地和劳动关系等方面,对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金正佳说,法治观念淡薄,运用法律规则和手段的能力不足,导致各级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群众纷纷表达了对“加强法治”的强烈愿望,提出了“增强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强烈呼声。

金正佳介绍,有些地方政府、基层组织,部分基层干部没有把“法”放在心上,遇事不找法,做决策、处理问题不以法律规定作为准则,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意识不够、能力不足,有的甚至将权力游离于法律之外,侵犯群众的利益。他说,“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政府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是依靠个人感情和社会关系,而不是法治;有些群众不学法、不懂法,只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不愿意约束自身行为。”

从调研的情况看,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广东的地方性法规没有得到很好执行、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如村务公开制度是法律规定的制度,但在执行中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公开不到位、走形式、假公开等问题,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又如面对群众非理性上访,相关领导和负责同志害怕被追究责任,常常作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妥协等。

在调研中,各级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群众提出,目前重点是要通过立法完善信访制度、化解社会矛盾,规范劳资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并提出了涉及社会领域的立法建议34项。

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现在缠访闹访多,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的问题突出,他们要把60%的精力都花在信访维稳上,严重冲击了抓经济建设的精力和其他工作开展。

“有一个上访户,因邻里纠纷引发轻伤害案件,两级法院已依法裁判终结,但他无理要求赔偿数十万元,被拒绝后,组织家人持续到北京上访了二十多年,县政府为此前后花费了近200万元。”金正佳说。

针对信访中的突出问题,各级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群众建议尽快制定《广东省信访条例》,明确信访部门的职责范围,界定缠访、闹访与正常维权的界限,保护信访人依法表达诉求的权利,规范信访行为,并建立科学的责任追究机制。

各级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群众还提出,要通过立法推动广东重大转型升级平台建设,解决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通过立法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解决当前突出的农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的资产管理、土地承包流转等问题;要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通过立法推动大部制改革、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基层改革创新,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并提出了涉及民主政治领域的立法建议23项。

金正佳告诉记者,通过立法解决大气灰霾、跨流域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污染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也是目前各级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

金正佳表示,“针对调研中收集到的立法建议,我们将认真组织研究、梳理、分析,根据广东立法工作的轻重缓急提出具体处理意见,供省人大常委会研究。”

推荐阅读
专栏评论
新闻排行
文章推荐